解读《关于“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2023年第4号)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业技术机构梳理了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简称“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范围涵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3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新食品原料(菌种除外)、自原卫生部2009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自原卫生部2012年第11号公告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第9号公告的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共计98个新食品原料品种、215个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235个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该目录涉及的新食品原料食品安全指标包括过氧化值、真菌毒素、污染物和微生物限量;种属基原、食用量、食用和使用方法、生产工艺、发酵菌、副产物和溶剂残留限量等仍按照发布时公告执行;农药和兽药的使用应符合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规定。监管部门、行业企业等相关机构在“三新食品”的监管、生产和使用中应按照要求执行该公告的相关标准。对新食品原料目录的食品安全标准设置18个月过渡期,在公告前和过渡期内按照原标准和要求生产的新食品原料,可销售和使用至保质期结束。2022年以后公告的“三新食品”的食品安全指标按照发布时公告要求执行。
本次“三新食品”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梳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新食品原料
(一)归类处理原则。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适用的食品类别可以覆盖的产品,对其进行归类处理。菌类按食用菌类、藻类按食用藻类标准执行;植物类中,水果类按有关水果标准执行;直接食用的植物按有关蔬菜标准执行;作为调味品使用的(显脉旋覆花(小黑药)),按照香辛料标准执行。此外,综合考虑产品的原料来源、加工工艺的相近性以及食品安全指标的实际检测数据,对于可以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中对某类食品要求的,参照该类食品执行。食用方式仅限冲泡的产品应归类为代用茶,目前直接列出相关指标,待代用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后,则按照代用茶的标准执行。
(二)既定参照原则。对具有多重身份的产品,如具有新食品原料和营养强化剂双重身份的产品,其食品安全指标基本参照已有的营养强化剂相关标准执行。
(三)个案处理原则。对于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类别无法覆盖的产品,如新工艺合成的或纯度较高的提取物等,基于新食品原料评审会议专家审议通过的企业标准,列出具体指标,并与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原则和要求相匹配:原企业标准中,致病菌限定为“不得检出”但未写单位的,统一单位为“/25 g”;大肠菌群指标的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规范;无需制定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的产品,删除该类指标;无需制定微生物指标(如油脂类)和生物毒素指标(如以藻类或微生物为原料制得的油脂类)的产品,删除该类指标;重金属污染物指标统一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一)已制定发布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品种,其质量规格要求按照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共涉及156个品种。
(二)尚未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品种,其质量规格要求仍按照发布公告时规定的要求执行,共涉及59个品种。
三、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一)考虑到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并未设置质量规格标准,因此主要根据品种的功能类别及所批准的使用范围确定其适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新品种的使用原则及管理方式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
(二)对于公告批准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其适用标准统一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9685-2016)。
(三)对于公告批准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基础树脂或新材料,其适用标准为使用范围所对应的产品标准,如塑料材料及制品用基础树脂适用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6-2016),其中对应多个使用范围的基础树脂分别列出相应类别的产品标准。
相关文章:
- [新食品原料]解读|《关于桃胶等15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3年第8号)
- [新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
- [新食品原料]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审批办事指南
- [新食品原料]新食品原料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
- [新食品原料]国家卫健委发布《新食品原料审批办事指南》(2023,全文)
- [新食品原料]解读|《关于文冠果种仁等8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3年第5号)
- [新食品原料]关于“三新食品”目录及适用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公告
- [新食品原料]解读《关于关山樱花等32种“三新食品”的公告》(2022年第1号)
- [新食品原料]什么是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如何界定?
- [新食品原料]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注册申报所需资料列表
相关推荐:
- [政策法规]使用新原料保健食品注册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不包含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服务指南
- [申报资讯]化妆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记平台上线通知:2021年12月31日9时
- [常见问题]关于原料安全信息变化的提示等5个问题|北京市化妆品审评中心普通化妆品备案常见问题一问一答(第十八期)
- [常见问题]以硒为原料的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编写应注意哪些问题?
- [政策法规]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的公告(2021年第32号
- [审批动态]2022年3月25日保健食品批件(决定书)待领取信息-1
- [审批动态]2022年04月24日化妆品批准证明文件待领取信息发布
- [审批动态]2022年08月05日化妆品批准证明文件待领取信息发布
- [ABOUT]BeijingTianjianhuacheng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Ltd
- [政策法规]保健功能及相对应的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表
-
86-010-84828041/42
400-6167-168
zhuceabc@zhuceabc.com
咨询微信:
13601366497(化妆品类)
1801335159(特殊食品类)